貴州高坡苗人的洞葬奇俗
相傳,貴州高坡一帶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黃河流域,神農氏是他們的老祖宗,由于歷史上戰(zhàn)爭的原因,苗家祖先被迫遷徙到南方大山之中,他們時時刻刻都夢想重返故鄉(xiāng)。距今大約六百年,苗族的首領‘香駱’對苗民十分愛撫關心,深得苗民的崇敬,‘香駱’逝世后,子孫們將他的棺木放進一天然洞穴中,以便祭掃和瞻仰,同時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扶樞還鄉(xiāng),重歸故里。從此以后,凡親人過世,就沿襲這種喪葬辦法,久而久之,形成了洞葬習俗。
文史專家在貴州省黔南考察時發(fā)現,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勻、荔波、龍里、惠水、獨山、福泉等地的少數民族,至今仍保留著兩千多年前的“洞葬”、“火葬”習俗。據文史專家考察,目前在都勻基場、惠水擺金、平塘谷硐等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,至今仍保留著“火葬”習俗。當親人去世后,家人邀請親朋好友舉行祭祀儀式,之后將逝者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坡上,舉行隆重的“火葬”儀式。
洞葬是一種古老的葬禮形式,各個民族洞葬的方式也不同。苗族將死者裝入棺木,抬入一個大洞穴里,按照家族及輩分排列,頭朝南,放在峭壁上,以后整個苗寨或一個地域的亡者,都被抬入這個洞穴。在荔波縣的一些民族村寨,親人去世后,兒子將與牛搏斗,當眾將牛殺死,作為祭祀品或用來招待客人。之后將逝者裝入棺木,抬到距村寨較遠的山洞中安放。在都勻市,專家發(fā)現一處苗葬洞穴,內藏苗族棺木達1000多具。這個洞穴海拔約1400米,其周圍生活著3000多人,均為苗族。據專家初步推斷,這個洞葬墓穴大約形成于元代。
從歷史上看,高坡的苗族祖先確實系從北方遷徒而來,這一說法也似乎吻合了苗族遷徒的歷史,因而也很容易為人們所認可和理解。由此可知高坡洞葬分布廣泛,看來曾經十分盛行這種喪葬。許多洞葬遺址確實差不多已被人遺忘,有些也已自然毀壞。至今人們認為保存完整的洞葬有兩處,一處是甲定洞葬,一處是杉坪洞葬,其實不然,果里村的洞葬就更加完整、宏大而神奇等等。杉坪村的洞葬,實際上是遺址完整,而洞內的棺木已朽爛不能辨認,只能算是比較完整。其實還有果里村的洞葬,上午村洞葬,克里村的洞葬,五寨村洞葬等等。還有不少連當地村民也不知道的洞葬,因為有的洞葬已經隔了好幾代人了,后來的家族已忘了自家或自己村的洞葬遺址。
頻道推薦
共有0條評論